金屬腐蝕按其位置可分為整體金屬腐蝕和局部金屬腐蝕。金屬腐蝕還可以根據腐蝕環(huán)境進行分類,即可分為化學介質腐蝕、大氣介質腐蝕、海水介質腐蝕和土壤腐蝕。根據腐蝕過程的特點,還可以分為三類: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和物理腐蝕。雖然上述腐蝕分類方法不夠嚴格,但這些分類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從腐蝕介質或腐蝕過程的特點來了解腐蝕規(guī)律。
金屬對人類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梢哉f,沒有金屬,就沒有現代人類文明。金屬與其周圍介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反應后,會形成金屬化合物,使金屬失去原有的光澤、強度和韌性,金屬會受到損傷,這就是金屬腐蝕。
金屬腐蝕問題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各部門普遍存在。在大多數情況下,腐蝕是破壞性的,其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據國外統(tǒng)計,每年有超過100噸的金屬設備和材料因腐蝕而報廢。在許多國家對國內腐蝕的調查中,發(fā)現腐敗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3% ~ 4%,這是非常驚人的。因此,各國腐蝕工作者十分重視對腐蝕的研究,積極采取各種防護措施,盡量減少腐蝕造成的損失。
金屬的化學腐蝕反應可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氧化步驟,第二步是脫電子步驟。氧化過程釋放自由電子,而脫電子過程是除去自由電子的過程。
陽離子可以進入溶液或與其他陰離子結合形成化合物。氧化過程必須與脫電子過程同時配合才能完成整個反應。
因此,只有通過電子去除步驟去除氧化步驟產生的自由電子,金屬原子才能不斷被腐蝕。實際的腐蝕過程是一個非常緩慢而相對均勻地在表面上失去金屬原子的過程。在某些條件下,如果在一個區(qū)域形成陽極或陰極區(qū)域,可能會出現局部腐蝕不均勻,并形成可見的腐蝕坑。
鋼鐵不會很快被腐蝕,因為它的表面在水中會形成一層氧化保護層。由于鐵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鐵,所以不溶于水,容易沉積在金屬表面,從而阻礙了進一步的腐蝕。這種現象稱為腐蝕鈍化。鋯、鉻、鋁、不銹鋼等金屬在常溫的水或空氣中會形成很薄的保護層,有時甚至薄得肉眼無法分辨。由于這種薄保護層,這些金屬在水或空氣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
金屬的化學腐蝕是指金屬與周圍介質直接發(fā)生化學反應而引起的變質和損壞。化學腐蝕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過程,即腐蝕介質中的氧化劑直接與金屬表面的原子相互作用形成腐蝕產物。
金屬的化學腐蝕主要發(fā)生在以下四種介質中。
(1)金屬在干氣體中的腐蝕
金屬在低濕大氣條件下的腐蝕屬于化學腐蝕,腐蝕緩慢,危害輕微。
(2)金屬在高溫氣體中的腐蝕
這是一種危害嚴重的化學腐蝕,如金屬高溫氧化。在高溫條件下,金屬與環(huán)境中的氧氣或氧化氣體(H2O、SO2、CO2等)結合形成金屬化合物。溫度越高,金屬的氧化速率越快;對于鋼的高溫脫碳,在高溫氣體的作用下,金屬表面與高溫氣體中的02、H20、S02和H2發(fā)生反應,降低碳含量,降低金屬表面硬度和疲勞強度。
(3)其他氧化劑引起的化學腐蝕
在腐蝕反應中,奪取電子并使金屬原子變成離子的物質不是氧,而是硫、鹵素原子或其他原原子或基團。這時,反應物不是氧化物,而是鹵化物、氫氧根或其他化合物。在這種情況下,腐蝕速率和危害程度取決于金屬和氧化物的性質。
(4)金屬在非電解質溶液中的腐蝕
金屬在非水和非電離有機溶劑中與有機物直接反應,受到化學腐蝕,如Al在CCl4中,Mg和Ti在甲醇中,腐蝕相對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