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酸腐蝕性的另一個因素是酸自由基陰離子的氧化還原性質。與金屬相互作用時,硝酸為氧化酸,鹽酸為非氧化酸。金屬在其中的腐蝕過程是不同的。在非氧化酸中,金屬腐蝕的陰極過程是氫去極化。在氧化酸中,金屬腐蝕的陰極過程是氧化劑的還原過程。然而,這種劃分是不確定的。硝酸是一種氧化性酸。當它的濃度很低時,它就像一種非氧化酸,作用于鐵等金屬。硫酸常被認為是一種非氧化酸,但當它的濃度很高時,它會像氧化酸一樣與鐵發(fā)生反應。
,鐵在酸中腐蝕的基本規(guī)律是:在非氧化酸中,腐蝕速率與H3O +濃度成正比。氧氣和其他氧化劑的存在會顯著增加腐蝕速率。H3O +濃度越低,這種現象越明顯。如果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并起到保護作用,腐蝕速率降低,如Fe3 (PO4) 2。
,鐵在氧化酸中的腐蝕特性是:腐蝕速率與酸濃度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在稀酸中,鐵以H +還原的陰極退極化過程溶解。而析出的氫進一步被氧化,鐵的溶解速率急劇增加。當酸濃度增加到一定值時,酸的氧化作用變得非常強,使鐵鈍化,降低腐蝕速率。當溫度升高、H3O +濃度增加或有氯離子存在時,不易發(fā)生鈍化。在強氧化劑硝酸中,鐵只有在濃度超過35%時才會發(fā)生鈍化。在弱酸性氧化劑鉻酸中,當酸濃度小于0.00lmol/l時,鐵已進入鈍化狀態(tài)。
當金屬與周圍介質接觸時,化學和電化學作用造成的損傷稱為金屬腐蝕。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除少數貴金屬(如Au和PT)外,所有金屬都有轉變成離子的傾向,即金屬腐蝕是一種自發(fā)的、普遍的現象。金屬被腐蝕后,會發(fā)生形狀、顏色和機械性能的變化,造成設備損壞、管道泄漏、產品污染、燃燒或爆炸等惡性事故,以及嚴重浪費資源和能源,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據估計,世界發(fā)達國家每年因金屬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3.5% ~ 4.2%,超過了每年重大災害(火災、風、地震等)的總損失。有人甚至估計,世界上每年大約有1億噸金屬被腐蝕、報廢和丟失!因此,研究腐蝕機理,采取防護措施對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金屬腐蝕按其位置可分為整體金屬腐蝕和局部金屬腐蝕。金屬腐蝕還可以根據腐蝕環(huán)境進行分類,即可分為化學介質腐蝕、大氣介質腐蝕、海水介質腐蝕和土壤腐蝕。根據腐蝕過程的特點,還可以分為三類: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和物理腐蝕。雖然上述腐蝕分類方法不夠嚴格,但這些分類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從腐蝕介質或腐蝕過程的特點來了解腐蝕規(guī)律。
金屬的化學腐蝕反應可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氧化步驟,第二步是脫電子步驟。氧化過程釋放自由電子,而脫電子過程是除去自由電子的過程。
陽離子可以進入溶液或與其他陰離子結合形成化合物。氧化過程必須與脫電子過程同時配合才能完成整個反應。
因此,只有通過電子去除步驟去除氧化步驟產生的自由電子,金屬原子才能不斷被腐蝕。實際的腐蝕過程是一個非常緩慢而相對均勻地在表面上失去金屬原子的過程。在某些條件下,如果在一個區(qū)域形成陽極或陰極區(qū)域,可能會出現局部腐蝕不均勻,并形成可見的腐蝕坑。
鋼鐵不會很快被腐蝕,因為它的表面在水中會形成一層氧化保護層。由于鐵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鐵,所以不溶于水,容易沉積在金屬表面,從而阻礙了進一步的腐蝕。這種現象稱為腐蝕鈍化。鋯、鉻、鋁、不銹鋼等金屬在常溫的水或空氣中會形成很薄的保護層,有時甚至薄得肉眼無法分辨。由于這種薄保護層,這些金屬在水或空氣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